珠光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珠光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8:32:21 阅读: 来源:珠光粉厂家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命脉,是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投资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回顾十年来,从《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一个个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回顾十年来,我国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回顾十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由注重量的扩张转到注重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均衡发展上来。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水利管理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渠道和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有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铁路运输业累计投资22688亿元,年均增长46.0%;城市公共交通业累计投资7543亿元,年均增长37.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投资6.9万亿元,年均增长28.7%。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累计投资12151亿元,年均增长37.7%;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12490亿元,年均增长26.7%。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也进一步改善,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改善,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我国能源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9万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的基础设施投资25.7万亿元,2004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21.9%。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长江三峡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通过这一时期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些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钢铁工业方面,在高速铁路、核电和“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实施的拉动下,钢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国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大型施工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客观上推动了关键能源装备研发和生产上的重大突破。此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渠道开始多样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从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重大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开始加快,尤其是高速公路网、机场和轨道交通项目集中审批通过。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会议要求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路道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今年5月23日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策层高度重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基本态势,并明确提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而对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还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等领域建设。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决策层发力基建“稳增长”,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式增长路径的内在逻辑,即稳定经济主要是稳投资,稳投资主要是抓住基础设施。在“三驾马车”中出口、消费短期显然难有起色,要使经济积极“筑底”、稳定增速,还是要依赖投资拉动。目前房地产、制造业和其他三类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政策和行业周期影响,对稳增长作用有限,而依赖政府和政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成为此次稳增长的主力军。

回顾过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展望未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子如何越迈越稳?

从投资规模看,中央政府应继续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控制基础设施的节奏,避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盲目超前建设和重复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

从投资区域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性和结构性的潜力和空间仍然不小,有必要适当加大中西部以及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不仅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手段,也将是未来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平衡路径。

从投资重点看,后危机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有所转移,低碳经济要求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逐步成为各国政府鼓励的领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技术和创新实现高效利用、服务经济发展需求是唯一出路。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生转移,从硬件条件的改善转移到能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能源,降低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供应的依赖,降低大宗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通过研制和应用新材料,提高设备运行性能,降低对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

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投资于有利于缓解瓶颈制约的能源大通道建设,继续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有市场需求且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水利、老年服务业等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金融、能源等领域,也是调整投资结构的重要内容。

山海宝贝游戏单机版

永恒之井

我去西游安卓版

街头足球破解版下载